柳墨在原地转了个身,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我知道你说的都有道理,但是,这种时候我有必要陪着潇潇。她不让我去,除了怕她妈更生气以外,一定不想我挨骂,可我不能安心接受这种庇护。”
“让我今晚待在这里,我也不可能睡得着。”
“我不认为,我不出现,一切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韦安如深知,她不应该过多掺合,这件事是慕与潇跟柳墨必须要面对的事情,柳墨说的也有道理。
“那你去吧,你们有话好好说。”
送柳墨出门,她还是不放心:“那个,柳墨姐,需要人的时候,你给我打电话,我飞奔过去。”
她把柳墨说笑了,柳墨领了好意,但是摇头:“你睡吧。晚安。”
刚才她给费娴打电话商量,费娴也是劝她别过去。别掺合人家母女俩的事情,到时候哪头都不讨好。
“可是,我不能接受半点,她离开我的可能性。”
“我等不了。”
第92章 交锋
夜色一更一更, 铺天盖地。
走在路上,柳墨看着自己的影子像会移动的树影,虽然枝干僵硬。
她想到更久远的记忆, 想到第一次见到张萍时,对方打量她的眼神。
那时张萍还年轻,丈夫去世没多久, 所以远没有现在看着和气,脸上又总不经意流露悲痛。
但对着柳墨,她流露出那种盛气凌人的怜悯。
柳墨一度非常讨厌。
既恨屋及乌地讨厌柳墨,又带着同情, 因为她也知道,失去母亲进入重组家庭的女孩子,总不会过得太幸福。
所以她很疼惜慕与潇,也没考虑过再婚。
印象里,柳墨听到的就有几回,有人要给张萍介绍,或者有人表露出想跟她在一起的心思, 她都果决拒绝了。
柳墨是从继母那里听到的,继母说起时都是嘲弄语气, 意思是这种没必要的坚守完全是自讨苦吃,还以为自己比谁高贵嘛。
所以柳墨一直都清楚, 对张萍而言, 慕与潇意味着什么。
她羡慕过慕与潇。
虽然同样失去了双亲之一, 但慕与潇的生活没有任何变化。
所以在小慕与潇脸上是看不见任何悲痛的, 孩子往往真实, 当生存需求都能被满足时,就不会被阴影笼罩太多。
那还不是刻意装出来的若无其事, 柳墨看得出来。
需要装的是她,她总不能在人家家里哭丧个脸,想自己妈妈。
所以,她曾经也不喜欢慕与潇,冷言冷语,没好脸色。
所以,她在这个时候,承认她很怕,怕再被放弃一次。
掉进河里先救谁的话,究竟只是一个玩笑话。
事实上对力量有限的人来说,不要轻易下河救人才最明智。
慕与潇也跟她说过:“不是所有人,我都会冒着危险去救,我一辈子只下水救过一个人。”
但是,如果一定要选,那答案也是有且仅有的。
张萍的存在,跟柳国在她生命中的意义不同,柳国并不那么爱他的女儿,何况他还有更听话、亲近的女儿。
她走在慕与潇回去的路上,她其实也能想到,在安如所说的潇潇笑都笑不出的时候,潇潇在想些什么。
人是可以勇敢、任性、追求自我,甚至没良心的,这些都没那么难办。
但后果呢?
做出那些事,柳暗花明还是雪上加霜。
在毁掉内心和生活的平静之后,是否真能得到想要的满足。
会不会自责,会不会互相埋怨,会不会后悔和厌恶。
柳墨爱慕与潇,不仅因为她对自己不错,满足这一条件的人有时是全无魅力的,“对我好”这个特点随时可以消失。
她跟慕与潇在一起是因为,她们心意相通。
在某种程度上,她们俩完全理解彼此的幽暗和光亮,用时新些的话来说,她们都是淡人,热情只对彼此。
在她们看来,“情”这个字在生活里,所占比例其实要比大众以为的少很多很多。
“利”才是一切选择的根本,享乐和吃苦,都是因为当事人有所得才能坚持。
多数时候这个“得利”不仅是世俗公认的钱币珠宝或名誉地位,虽然看不见但不表示不存在,每个人需要的不同。
为了修饰从中得到的快感,人们开始用“情”去合理化。
毕竟重感情的人,自古就比重利的人听上去高尚。
忍受不幸福婚姻的人更愿意被说成无私奉献,被说为了家庭和孩子,贴上传统和良善的标签,也不愿承认自己的懦弱、无能,和从不幸中得到的扭曲式满足感。
正因为如此,人不得不思考,做选择时,要让自己看上去是更重感情还是更重利。
对慕与潇来说,选母亲就是孝顺,是感情类的抉择。
但选爱人就是自私,容易被归结为利益类的。
但对柳墨来说,若以后同样处理这种事,选父亲则是愚孝,是懦弱和荒谬,是利益类选择。
因为如果心中无“利”可图,怎么可能犯贱。
坚定选择慕与潇,则是深情,是她应该做的。
往往能两全其美最好,如果不能,就是这种时候了。
她一定会选慕与潇,但是慕与潇会怎么选?
柳墨想了一路。
她给慕与潇发信息:“我在门外,我想进去陪你一起跟她聊一聊,你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