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决定换一条思路,田横一家在齐地根深蒂固,再动真的太麻烦了,他决定给个台阶给双方下,随后项羽就杀了扶不起的田假,默认田横成为齐地的王。
田横见刘邦的五十六万诸侯联军居然被项羽三万骑兵打得屁滚尿流,他心惊胆颤的,看到项羽给了台阶,便马上顺着台阶往下滚。
双方此时的关系终于得到了修复,之前的恩怨也都达成了”既往不咎“的共识。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古人诚不欺我……】
【在这场浩浩荡荡的大屠杀“彭城之战”中,曾经的殷王司马卬战死了,成为了死在这场大屠杀中的最高级别的将领。
他死了之后,他的家人也没有得什么照顾,他是少数没有得到刘邦封赏的军功家族,但是……
历史就是这么玄妙,四百年后,司马卬在河内的这一支最终出现了三代威猛的后人,这三代人四口子完成了三代窃国的传奇之旅,成为了给三国鼎立画上句号的家族。
魏蜀吴三国归晋,谁又能想到,说不定人家司马家族不是想要证明什么,只是想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罢了……当然这只是调侃啊。
说到底真的是风水轮流转,天道好轮回啊!这一切仿佛冥冥之中注定好的一样!】
刘邦:?!
等等……等等……让朕锊一锊……
刘邦皱着眉头道:“朕听天幕透露,朕的大汉是西汉,两百年后王莽窃取大汉政权,西汉灭亡,之后是两百年的东汉。”
萧何颔首,“正是,再根据之前说的武都大地震的时间,可以推测诸葛丞相、刘备是东汉灭亡之后,或许这就是三国,刘备从蜀地打关中,那便是蜀国。之后天下是归了司马家族的晋!”
刘邦深觉这推断有理有据,恐怕就是如此了,因此他心中怒气冲冲。
三国、蜀国,司马家族的人反而成了皇帝,难道就是这司马家族阻挡了刘备的成功之路?!否则说不定他老刘家的子孙可以再将汉延续几百年!
刘邦嘴边喃喃自语道:“司马卬,河内的那一支……”
此刻的他已经生了杀心,这司马家族必死!
【不过,老刘家虽然失败了一个刘备,但还有刘裕啊!
没想到吧,司马家族的晋朝又被老刘家的子孙刘裕给干掉了……】
刘邦顿时笑了,大声喝道:“好样儿!咱老刘家的子孙就是有能耐!”
【其实这两个家族根本也不算有什么大世仇,只不过就是历史的巧合叠buff了……】
*1:《史记》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第174章
【继续说回那些倒戈的诸侯王,除了赵国的陈余,三秦的两个降王司马欣、董翳立刻反水,站到项羽那一边了。
不过,这也能理解,人家之前被项羽打败,投降了项羽,秦王的封赏本来就是项羽分封的。
魏王维魏豹也借口说要回老家照看老娘,回到了魏国,然后迅速投降了项羽。
大概这些人都回忆起了被项羽支配的恐惧,他们觉得项羽是真的不可战胜的。
在众诸侯王都反叛的时候,只有彭越明智地放弃了所攻下的十余座中原魏地,将部队北撤,继续保持观望、中立的态度。
关中东面的土地再一次面临着合纵时代。
刘邦从天下盟主的位置到众叛亲离也只在几天之间而已,这对刘邦来说,可真是大起大落啊。】
刘邦无奈扶额,可不就是大起大落嘛……世事无常啊,半年的时间,天下共主的位置就换了两轮。
然而这都不是最为致命的,当时最让他苦恼的是西魏国魏豹的叛汉,西魏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往南走是荥阳,往西走又会威胁到关中。
【正当刘邦迷茫的时候,他在下邑与张良进行了一番交谈。
刘邦直接说关中的土地他都不要了,就想弄死项羽,可想而知这个时候刘邦有多生气了。
张良看他正在气头上,也顺着他的话说,分了就分了吧,分了也对。
刘邦闻言,更是被噎了一下,但也冷静下来了。
张良见此,便准备和他好好说道说道,他说,其实那些诸侯王站在哪一边根本不重要,因为他们就是那等子毫无信用,临阵倒戈的人,即便他们将来再一次站在您这边,风头稍微有些不对,他们便会再一次反叛。
但是,攻打项羽指望您一个人,那肯定是不行的,那不是以卵击石嘛。
刘邦估计觉得张良老哥啊,你在说啥啊,说诸侯王指望不上,又说单靠他刘邦一个人不行,你到底想怎么整啊……
张良自然也看出刘邦心中的疑惑,于是他甩出了三张王牌,说只有这三个人全部站在您这边,并且发挥出全部的力量,您才有可能战胜项羽这个大魔王。】
天幕说到这里,众臣了然,还能有谁……他们都再清楚不过了。
刘邦目光欣然,扫视过一旁的韩信、彭越、英布,这可都是他的得力干将们啊。
此时的刘邦不会料到将来英布叛汉,而致他于死地的伤正是他在讨伐英布时受的。
【第一个是英布。英布是项羽的头号战将,其人英勇非凡,但是在项羽讨伐齐地和彭城之战这两场战役中,英布的表现在张良看来非常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