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袍人紧紧凝视他片刻,拂袖转身。
“你的鲜血,将被用来祭奠我们的祖先,你的灵魂,将永远被禁锢于黑石峰下,看守我们的信仰之源,”他缓缓说道,“叛逃者,好好享受这一夜吧,这将是你此生度过的最后一个平静的夜晚。”
“信仰之源?”薛铮心下冷笑,目光再次转向夜色下突兀矗立的那座黑石峰。
祭师走后,火光熄灭,祭台上下很快空无一人。
叛逃者被铁链锁在牢固的铁笼里,因此并没有特别派人看守。
月轮西移,有轻微而急促的脚步声穿过空旷的广场,往牢笼这边疾速而来。
薛铮睁开眼睛。
来的是一个女人,穿着一身灰色的布衣,头发用一张灰布包裹住,衣袖挽到手肘,露出瘦骨伶仃的手臂。
月光照在她脸上,她的脸庞憔悴而苍老,鬓边有零星的白发,但她蓄满泪水的双眼仍然显得明亮而清澈,抓住铁栏的双手急切而有力。
薛铮朝她挪了挪身体,仔细地端详着她。
“你是端珞?”他不太确定地问,“我的……母亲?”
第十四章
女人跪倒在地,放声大哭。
“真的是你!是我害了你们!”她一面哭一面语无伦次地说,“是我害了你,害了哥哥,如果十四年前我没有让哥哥带你离开,今日你就不会——”
薛铮将手伸出铁栏,握住她的手,轻轻唤了一声:“阿娘。”
端珞将脸贴在他手背上,抽泣不止。
薛铮轻轻道:“我是最幸运的人,因为你做了那样一个决定,我得以在外面的世界长大成人,我永远感激你。”
“你不怪我?”端珞抬起头,泪眼蒙眬地看着他。
“当然不,”薛铮笑道,“这么年,你们在这里生活得好么?你和……哥哥?”
端珞的情绪略微平静下来,她点头道:“还好。我学了刺青术,所以在族里,还算受人尊敬。”
“我哥哥呢?他怎样了?”
端珞以袖揩去眼中泪水,语声中透着一股苦涩之意,“你是说阿云?我原本把他藏在谷外的一个山洞里,他一直不会说话,所以当年我和哥哥在洞里商量带你走的时候,并没有避讳过他。”
她停了停,目光转到不远处黑石峰山腰处,那座尸架顶端之上。
“哥哥带你走后不久,二祭司发现了我在谷外的秘密,把阿云带了回来,那时我已继任成为族内的刺青师,所以他们并没有为难他,只是把他单独关在一间屋子里,每天晚上,允许我去探望照料他……”
端珞的目光转回薛铮脸上,含着深深的歉意和自责,“两个多月前,阿云忽然开始说话,一开始零零碎碎,我很高兴,鼓励他尽量地说,他很快就能说一些很完整的话出来,而且我不在的时候,他也会自言自语地说,什么话都说,只要是他听过的他都说,甚至是很久以前他听到的,埋在他脑子里的那些话。”
薛铮一下都明白了。十四年前杨桓与端珞的相认、在山洞里商议带他前往明月宗时,那些对话都深深印在了端云脑海里,而一旦他能说话,这个秘密便再不能维持。
端珞沉默许久,惨然笑道:“我希望你不要恨阿云……我知道大祭司派人出了谷去明月宗,没有一个晚上能睡得着,我骂他,打他,但他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明白……”
她将脸埋进手掌内,语声哽咽,“我每天晚上都在祈祷,祈祷他们不要找到你们两人,可是二十多天前,他们带回来了哥哥的尸体……”
她说不下去了,蒙住脸痛哭。
“这不怪你,也不怪哥哥,”薛铮温和地说,“这是我和师父的宿命,时间到了,我们应该来解决这一切。”
他顿了顿,低声道:“你放心,我不会死的。”
端珞抬起头来,忧心如焚地看着他。
“阿娘,你说你是刺青师,”薛铮正色道,“那你可不可以,帮我一个忙?”
“当然,你要我做什么都可以。”端珞回答。
最黑暗的时候过去了,启明星在天际中亮起。
朦胧的晨光中,有几人沉默无声地走上祭台,在中央放置了一张长条的木桌,一排大大小小的刑具被一字排开,整齐地放在斑驳芜杂的桌面上。
牢笼内的人静静盘膝而坐,第一缕阳光照射到祭台中央时,他睁开了眼睛。
有人打开了牢笼,将一桶冷水从他头上兜头浇下,接着又换了另一桶。
浑身湿淋淋的他被带了出来,双手反绑着押上祭台。
薛铮抬目往祭台下望去。
广场上已围满了人,人们沉默着,压抑着躁动,但是脸上有一种癫狂的神情,等待着即将到来的狂欢。
祭台的左下方摆了一张宽大的高背椅,上面坐了个身穿锦袍的威严老人,面容苍老而枯瘦,双目古井无波,搭在椅背上的左手中指上戴着一枚指环。
薛铮记得,那是族长身份的标志。
三名祭司站在族长身后,中间那名高大的黑袍大祭司,用鹰一样阴厉的眼死死地盯着薛铮。
天地静默无声,空气在这一刻也似乎凝结,连云雀的一丝鸣叫都听不见。
晨光洒遍山谷,炽烈起来的阳光烤热了祭台中央,那里已经竖起了一个大大的刑架。
被带上去的时候,薛铮的目光落到那座黑石峰下,那里守卫严密,几名影护在周围持剑巡查,看起来一切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