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许垂眸:“叫进来。”
“戚将军,吏部的文书,这里还有封员外郎的信,说将军若是有回信,就让小的带回去。”驿丞看到戚许行礼说道。
戚许明白吏部来的应该是任命的文书,当初因为京中没有宣旨,所以这些都只能等圣旨下了再补,但信?
员外郎?
戚许想了半天都没想起来吏部的员外郎是谁,他只能让田青将东西拿过来。
他先看了眼文书没有问题,便递给了田青,又拆开了信封,抽出信纸。
“戚将军:久钦鸿才,璞安顺遂……”
戚许只是看到这就愣了下,这两句话没有关联,也不通顺,但这璞安二字却让他有些激动难耐。
这是清知给他取的字,他从没和人说过,所以这封信?
字迹虽然不熟识,但旁人能仿清知的字迹,清知自然也能隐藏自己的,而且吏部员外郎确实没有给自己写信的必要。
但杜蓝在吏部,也可能是他们俩想的法子。
“你是直接从京城而来?”戚许问道。
驿丞笑着说道:“吏部有专门的驿丞,就是为了送一些不走驿站的任命文书之用,所以小的是从京中而来。”
戚许点点头,若是这样,清知应该是知道这人带回去的信,不会被调换,才会让自己回信。
“那大人稍后,我这就写一封回信,毕竟收到文书也该说一下。”戚许站起身。
田青在他身边小声说道:“将军手臂还有伤呢……”
“若是北珏此刻来犯,我还要挥刀呢,动动笔算什么。”戚许笑着说道。
他坐到桌边,又将信件看了一遍,内容上倒没什么,就是公务上的客套,但知道这封信可能是清知写的,便觉得每一句疏离的话,都像有特殊意味一样。
不过这也意味着,就算有专人送信,也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思量半天,他也只是报了平安,说了西北局势尚好,感谢皇上和朝廷的话,这样的信件最不会出问题。
他将信件封好交给驿丞:“多谢大人了。”
“小的应该的,本来也是要回去,看将军似乎受伤了?”驿丞问道。
“战场上见血本就正常,无碍的。”戚许笑着说道,示意田青将人送出去。
看到人出去了,他又将之前的信件拿出,看着璞安二字,忍不住将信纸贴到唇边亲了下:“清知,我想你了。”
田青送完人回来,心直口快地说道:“这人干嘛问将军是不是受伤了?”
“可能就是随口一问,但也可能是有心之人,就算是京城直接过来的,也不知道他背后有没有旁的人。”戚许说道。
“那大人还回信?”田青说道。
“他来送文书,员外郎都给本将写信了,本将自然也要客套一二,这官场上的事情,我以后慢慢教你。”戚许笑着说道。
看着田青懵懂又有些崇拜的看着自己,他突然有些懂了,曾经自己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清知忽悠自己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种心情?
想到清知,戚许的心情更加好了些:“走吧,去大帐。”
田青点点头,跟在他的身后走了出去。
西北的这场战役,在驿丞还没回到京中的时候,已经通过战报传回了京城。
沈书元听着战报上的消息,眉头微微紧皱,就算他不在西北也看出北珏此刻的出战有些不对。
这场战役只能说战了个平手,朝堂上兵部和吏部又吵了起来。
“戚许并未领过兵,皇上要不还是收回成命,换个将领过去吧。”张施说道。
“换个将领,说的轻巧,要不就张施你去吧!”边上有人说道。
“我张施并未领过兵,自也没有能力出这头,万事量力而行。”张施一挥衣袖说道。
“这次吴将军增援西北,按说将兵送到就应该回到原先军营,可他却留在了西北,这兵只怕西北也不好用。”魏谦说道。
“可这些兵本来就是吴将军的,他的兵,直接送给西北,估计兵也不愿意吧?”张施说道。
秦珺擎一直没说话,却在听到这一句的时候说道:“兵是谁的?吴亮宣的?”
张施一听这话,瞬间跪下,明白自己说错话了:“臣,臣的意思是,这兵是吴将军训练的,他用起来应该会事半功倍。”
沈书元很难得会在上朝的时候说话,他侧身走出一步,弯腰说道:“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张大人觉得戚将军哪里不符合?”
张施侧头看了一眼沈书元,他是宁王的人,自然也知道沈书元和戚许关系不简单,今天上朝自己就算说错了话,也不是谁都能踩一脚的。
“哼,沈大人说的轻巧,这道理谁不知道,沈大人能说的头头是道,怎么不去领兵呢?”张施冷哼一声。
“是张大人独独盯着将领看,但一场战役能否胜利,主孰有道可一直都在将孰有能前。”沈书元弯腰说道:“本官是文官,本也不是将才,皇上圣明,自然也不可能让本官领兵,做此玩笑之举。”
(主孰有道,是指打仗的时候哪一边的君主更加圣明得民心,更加有能力,才能获得胜利。然后才是将孰有能,也就是将领有才能,沈书元这里其实就是说皇上英明,做的决定自然不会错,大家也都愿意拥护,等于是拍马屁,顺便又踩了张施一脚,说他质疑皇上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