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5章
    “不用管他,走不丢的,他的武功可不弱,不会被拐子拐走。皇上给他安排有两个暗卫。”凤祖文一点不担心,那家伙老喜欢抢闺女的注意力,搞得他很想把他撵走。
    凤天星再次坐上老爹的肩膀。
    凤祖文右手还牵着宋舒青。
    而凤元瀚只能苦逼地牵着凤元际。
    “夫人,想不想为夫帮你买盏花灯?”要他猜,可能性不大,他的墨水不多。
    凤元浩倒是可以,可被宋舒青打发他们自己逛去了。
    “我都多大年纪了,还要什么花灯。给闺女买就行。”
    可是现在的凤天星对花灯不感兴趣了。一早云冉卿就送了她一盏,已经不是稀罕物。
    只要过过眼瘾就行。
    “爹,有人跟踪我们。”突然,凤元瀚上前一步对凤祖文悄声说道。
    “嗯。”凤祖文很淡定。
    “爹,您知道?”凤元瀚奇怪。
    “最近爹办了那么多事,哪能不招恨?”凤祖文今天出来逛花灯,一半的目的就是想以身试险,看看有没有漏网的。
    既然已经发现,一家四口往广场那边去,因为没有举办抢灯游戏,那里人少,打起来不会伤到无辜百姓。
    凤天星坐得高,早就发现了那些人。但她没作什么反应,还和正常孩子一般和家人开心地逛街。
    “娘亲,你看。”凤天星突然喊道。
    宋舒青顺着凤天星手指的方向看去。
    居然看到大侄女宋锦玲和吴越秦在一起逛花灯会。
    心里很满意,两个孩子看来以后会和睦过日子。
    只是眼睛刚移开一点点,她就不太高兴了。
    弟妹的那个外甥女居然也跟着。
    哎!
    她心里一声长叹,怎么办呢?要不她主动找弟妹说说,给那孩子说门亲?
    “我们不去打扰他们。”宋舒青说道,“也不知道你大哥他们逛到哪里去了。”
    宋舒青前后看了看,人太多。
    继续往前逛。
    凤天星时不时向后看,这回她终于发现明王在哪儿了,那家伙居然就在后面不远处,也不上前来。看那样子,他好像也发现了有人跟踪他们,在反跟踪呢。
    一点点往前移,凤元瀚给妹妹又买了几样吃食,弟弟也顺便享受到。
    “二哥,我想要盏花灯。”凤元际见二哥每买一种吃食都会给他一点,很开心,胆子也大了点,开口要东西。
    最近一家人对他的态度在变化。
    稚子无辜,好好教养,希望他以后不要长歪。
    凤祖文很重视侯府子嗣。
    二房的孩子就这一个,就当给老二留个血脉。
    凤祖文现在就能预见到以后凤祖武的结局,不会有好下场。
    几人来到宏俊广场。
    突然一支利箭射向坐在凤祖文肩头的凤天星。
    第182章 遇袭,对凤家来讲小事一桩
    凤元瀚时刻警惕着,飞起一脚踢向飞来的利箭,箭的轨迹改变了飞行方向,直直射入街道旁一棵大树的树干上。
    整个箭头都插进了树干里,可见射箭之人力道之强。
    而就在此时凤家几人被十五个身着普通百姓衣服的壮汉团团围住。
    有的手里拿剑,有的手里拿刀,有的手里拿着狼牙棒。
    个个凶相毕露。
    周围的群众一看,惊叫着纷纷逃开。
    “你们都是些什么人?”凤祖文冷冷的问道。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鲁王家将刘虎,替主子报仇。”其中一个高个大汉朗声答道。
    倒是个敢作敢当的。
    他正是当时城外两千五百精兵当中的首领。
    当时他看着城楼上鲁王的尸身,他忍而不发,只等日后替主子报仇后,他再赴死去陪主子。
    云兴鲁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救了他的性命,从此他就跟着鲁王,成为他的得力助手,最终成为鲁王的心腹干将。
    他本是一个江湖人士,遇到仇家追杀,在生死一线时正好遇到云兴鲁外出经过,救下他,后来还帮他报了仇。
    “你倒是个忠心的。”凤祖文感慨一句。
    然后一声口哨吹响。
    十五个人外面又包围了一圈黑衣人。
    “夫人,如果你害怕,就把眼睛闭上,闺女,我知道你胆大,就随意了。”凤祖文把凤天星放下,让宋舒青牵着。
    “夫君,你小心些。我不闭眼。”作为武将的妻子,胆子也需练一练了,而且她一直穿着闺女给的防护衣。
    凤天星站到宋舒青前面,手背到身后,突然手里就多了两把剑,父子俩一人一把。
    一场厮杀很快打响,十个凤府的暗卫从外围袭击。
    凤祖文和凤元瀚就守在宋舒青和两个孩子身边,有人杀来,手下毫不留情。
    父子俩的武功不用说,无人能及。来一个死一个,而且手上拿的还是神兵。
    没想到才刚打起来,凤元浩和云冉卿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也加入了战斗。
    十五个人,哪里是凤府这些暗卫的对手,才一刻钟,都倒地不起。
    个个重伤,但没死。
    “为什么不杀了我们?”刘虎捂着腰上的剑伤质问道。
    “杀了你们太可惜了,你们可是炽焰国的人才。虽然你们的出发点是想为你们的主子报仇,但你们心里清楚,云兴鲁行的是造反,本就天理不容,所以他死有余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