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40节
    不然,哪有这样的优待啊?
    又是慰问,又是不用亲自去办内退手续的。
    不过,“连去医院开证明手续都可以不亲自去办,这么好的?”
    高老师笑了起来,“嗯,校长秘书会去找之前一直给我看诊的医生开证明。说就不用我再自己跑一趟了。这说明你师丈也没什么事了。他以前,有一定级别的。”
    于朵不太清楚这茬。
    这几年周遭也没人说起师丈,毕竟当时他去改动改造也几年了。
    而且他和高老师是办了离婚手续的。
    就是高老师偶尔提起,也没提过什么级别的事。
    听起来,这级别怕是还不低呢。
    高老师笑道:“我知道你不清楚。不过清不清楚的,几年前敢对我伸出援手,你这丫头也是胆子大。不过,你当年差点被拉去游行,是怎么说服你哥哥的?”
    至于于朵自己,她倒是说过。
    看准了厂长和两个主要的副厂长都是正直的,愿意保护厂里挨整的人。
    于朵挠挠头,“那当时不是周老师第一个站出来,然后其他的老师、家属也都站了出来。甚至袁蓓蓓的爸妈都站出来替我说话么。有惊无险的就过了。我哥说不让我再来的时候,我就跟他讲,人不能显得太趋利避害了。那样的人人家会觉得不值得深交。”
    跟于承就只能这样剖析利害关系。
    当时她帮高老师,虽然惹来了袁蓓蓓小题大做。
    但绝大部分的人暗地里是觉得她品性好的。
    不然哪怕有周老师带头,也不会一个个站了出来保护她。
    于承看她也没出什么事,被保下来了。而且也承认她说得有道理。
    就没再干涉。
    高老师道:“嗯,那年头你哥胆小怕事,怕你卷进是非里也是正常的。”
    等于朵歇了歇,高老师把准备好的手写字母表、简单对话教给于朵。
    顺带就把对话里的单词还有音标也教给她。
    “这样比干巴巴的背字典好记一些。贪多嚼不烂,咱们一天学十个单词。但只要记住了,那一年就是3000个以上了。不过,这种记忆类的东西是需要反复记诵才牢固的。我当年,你师丈就是这么教的。”
    这一个上午,高老师教了于朵20分钟,然后继续做翻译的工作。
    就让于朵自己在旁边小声读写。
    于朵本来准备默读的,省得妨碍到老师工作。
    “不行,必须读出声来,不能学哑巴英语。你妨碍不到我的!我正好听听你的发音标不标准。”
    至于誊抄的工作,完全可以过几天把3000字一次性的抄完。
    于朵近乎如饥似渴的学习着。英语可是很实用的工具,远的不用去想。
    近的想想翻译千字三五元,她就动力十足了。
    “老师,有点像拼音。”
    “是,只要掌握了音标的读法,其实也蛮容易的。果然学英语大多重语法,不过你师丈说应该更重运用。语法是其次!”
    于朵有些懵的问道:“语法是什么?”
    高老师想了下,“就譬如汉语中‘的地得’用法。有人为此能出洋洋洒洒十万字的专著,但使用中实在没必要去钻研那十万字。等以后手头宽裕了,你可以买个收音机专门用来听bbc。听得多了,自然会形成语感。”
    “哦。”
    到十点半于朵离开的时候,把高老师手写的
    ‘课本’带上了。
    “老师,年前不是只要把三千字交过去定价就可以了么。您悠着点,别师丈和师兄回来看到你累出个好歹,那肯定要心疼的。”
    于朵发现高老师经常提起的都是师丈,儿子哪怕提到也多半是顺带。
    她觉得和自己身边的那些妈妈们有些不一样。
    她们都是把儿子看得更重些。
    “我着急啊!”
    “我知道您担心他们回来看到您的腿难受。可是,除了腿,身体其他部位也得爱惜啊。您送送我吧,顺道走走。久做不好!”
    高老师想了想,拄着拐杖起身。
    “之前您预计一天不超过两小时。就算急着在师丈回来前治好腿,也别超过三个小时。”
    高老师点点头,“你说得对,确实不能涸泽而渔。”
    元旦校领导来过,她就知道老头子的问题可能快说清楚了。
    她就想着别等年后了,尽早定好价就赶紧展开工作吧。
    当然,那三千字的定价稿肯定得好好弄。
    一千字差一元,时间久了收入差距好大的。
    走到庭院篱笆初,于朵又问道:“您不是有公费医疗么,自己需要负担的部分应该不多吧?”
    “嗯,我自己只需要负担50%。可惜49年10月1号前没能为组织做点贡献,那样如今就不是退休而是离休了。可以享受100%报销的待遇。”
    这说到最后肯定就是玩笑话了。那会儿参加革命的人谁是奔着这个离休待遇去的?
    于朵道:“解放那会儿您才十六七岁吧?”
    以前她没打听过高老师以前的事。毕竟高老师从前一脸愁苦,哪能不识趣的多问?
    高老师点头,“是啊,家里那会儿送我去教会中学,而不是去城里女子中学读书。错过了一个进步的机会。你师丈倒是解放前几年就给地下党当联络员送情报了。后来他家里看他上了特务的黑名单,找关系把他送漂亮国留学去去了。然后他们全家都去了,他50年代中期独自回国参加的建设。”
    “那您跟师丈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在国外就有书信往来的,应该不是师丈回国后组织上介绍的。
    高老师校了一下,脸色露出一些红晕。
    “我们俩从小就一起玩儿。后来他们家都去了漂亮国,没带我去就是婚约作废了。那会儿他把信寄到日不落,然后那边的朋友再给我寄过来。日不落1950年1月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率先承认了新华国,并表示想和新华国建交。所以当时民间是能通信的。”
    于朵道:“漂亮国当时和我们不能通信么?”
    “通倒是能通,但当时很多科学家跑回国。所以寄回国的信件会被拆封,回国也会受阻挠。”
    “为什么日不落要率先承认我们?”
    高老师道:“当时49年,101都率军打到罗湖口岸了,准备顺势过去收复香港。然后接到主席亲自打的电话,让他不要过去。老人家要把香港作为新华国面向西方世界的门户。最开始是没想一边倒,靠向毛熊国的。后来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们不是被封锁禁运么。香港那边的爱国商人以走私的形式给祖国大陆输送了大量医药、军火等物资。那会儿大家才明白主席的远见卓识,收回来肯定一起被封锁禁运了。那样的话,想搞一只阿司匹林都艰难。香港六七十年代就是因为这个特殊政治地位才迎来了大发展。日不落应该就是因为我们没急着收复香港,才会在新华国建立后不久就做出友好表态。不过后来,他们也被漂亮国裹挟进了十七国联军。”
    后来的事于朵就知道了,因为抗美援朝战争,我们在50年代还是走向了一边倒。
    华国和日不落正式建交都是1972年的事了。
    比和漂亮国建交也只早7年。
    但当时还是特殊时期,往来也不太多。懂英语的人才没借着那次机会翻身。
    但漂亮国不同,它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呢。
    而且,那个特殊时期已经结束了。
    于朵从高老师家离开,往自己家走。
    路上她和袁蓓蓓狭路相逢了。
    袁蓓蓓的样子看起来有些怯怯的,不复前几年的嚣张。
    不过,当年她没参与打高老师的事,于朵也不打算和她计较了。
    毕竟袁蓓蓓父母当年也站出来帮过她。
    第32章
    但于朵也没有和袁蓓蓓打招呼,直接就走了过去。
    反倒是袁蓓蓓叫住了她。
    “于朵——“
    于朵扭头看过去,袁蓓蓓给她鞠了一个躬,“对不起!”
    于朵静默了一会儿,“我接受。”
    她没有说没关系,其实当时她也吓到了。
    于朵当年只料到大人不会把她怎么样,漏算了这样嫉妒又得势的女同学。
    如今这样的人日子就不大好过了。
    她回到家做好午饭,一家六口一起吃了。
    然后于凌洗碗、邱新梅收拾桌子兼扫地。于朵跟着于承去银行。
    她准备开个账户,把100块存起来。
    于承取钱需要拿户口簿和存折去。她一道去开户正合适。
    户口簿现成的,监护人也到场。
    不然还差两个半月才满16周岁,于朵自己去想开户的话还有点麻烦。
    于承骑二八大扛,左脚一踩踏板,右脚抬起一扫就上去了。
    于朵小跑几步,跳到后座坐下,手扶着他的腰。
    到了银行,于朵很顺利的办到一本活期、一本死期的存折。
    她存了80元的半年死期,20元的活期。
    存好后她美滋滋的把两本折子一起放弃斜挎包里。
    嗯,这是军用的斜挎包,高老师拿给她的。如今可时髦了!
    出了银行大门,于承笑道:“这么高兴啊?笑得开花开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