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144节
    至于基本工资以外的奖励,于朵准备从五月份开始发。
    就每个月从净利润里拿15%出来发。目前一个人可能多个五块钱左右。
    这个就没有王大妈的份儿了。她没参与运营嘛。
    关大爷乐呵呵的招呼顾朝暮坐。
    顾朝暮不消问,明显是大院子弟。但这小子对他很尊敬,这就让他很高兴了。
    于朵进屋让保管钱的吴珍拿了寄存的300块钱出来,交给顾朝暮。
    顾朝暮接过钱笑道:“卖得很快嘛。”
    “都是托你师傅霍教授的面子。”
    顾朝暮笑了笑,“他给我打电话了。说我请的小姑娘还挺懂得营销的。如今一传十、十传百的好多人都知道这事儿了。又问我是不是故意又搞了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这肯定不是啊。是你就交了这么几台给我。”
    顾朝暮莞尔。
    他接到电话后,召集了四个昔日从同一个农场回来的小伙伴,教会他们怎么组装收音机。
    他们也是回城之后不好找营生。
    这个周日,应该能给于朵20台。
    但是,不能再多了。
    组装一台的工钱他给6块钱。四个小伙伴一人一周挣30块左右。
    在北京城过日子也是尽够了。
    他自己还能一台赚十来块。当然,质量他会把好关。
    那些小伙伴学会了、攒了本钱想单干也行。
    回头还得去孝敬一下霍老爷子。
    老爷子不爱财,但总有些自己的爱好。
    他托了关大爷在帮忙留意市面上的香料。嗯,这种也是偷偷摸摸在卖的。
    关大爷比较识货。
    顾朝暮略坐了坐就告辞回去了。这会儿《新闻联播》都结束了。
    等车子开走,胡同口的胡桂芬站在窗口看了看。
    啧,又是一辆车!
    她都看到摩托、船儿摩托和小轿车来这里接送于家那小丫头片子了。
    听说,机械厂后勤部辛部长的小公子也开小轿车接送过她。
    这就是不检点嘛!
    不过,这死丫头捏着自己儿子好赌的把柄在,儿媳妇进门前自己可奈何不得她。
    不然,谁肯嫁进她们家?
    等儿媳妇进了门,看她怎么收拾她。
    听人有人在外头传这小丫头心狠,不尊老爱幼。没错,就是这样的!
    关大爷问于朵,“你们今晚吃什么给你师丈、师兄接风啊?”
    于朵道:“北京展馆览餐厅吃的西餐,就以前的老莫啊。您老去过么?”
    关大爷摇头,“没有,那是1954年修起来的。那会儿我早就家道中落了。”
    于朵比了‘二’,“我们五个人,差不多吃了两百块。人均四十!”
    旁边贺山和吴珍都发出‘啧’的惊叹声。
    吃一顿饭吃掉四十块!
    北京市的最低生活标准,一个月才七块钱呢。能吃210顿。
    吴珍道:“小老板,好吃不?”
    她一个月到手还没40块呢。不过这里包吃住,到手的23就是净赚的。
    一个月能攒20块。
    她妈就是看上了她这20块。
    不过,如果她真的被忽悠住了上交。下一步搞不好就是让她从自己保管的废品站公款里抠钱了。
    她可不敢!
    小老板的数学好着呢,瞄一眼就知道贺山的帐哪里算错了。
    而且,她穷困潦倒,就连自家人都嫌她吃得多的时候,老板和小老板收留了她。
    于情于理她都不能干这种事。
    关大爷这种不爱管闲事的人,会管吴珍的家事,各种开导她。
    当然和她是管钱的也分不开关系。
    这管钱的人,肯定得是自己人才行啊。
    如今这师徒俩倒是挺信得过已经被关大爷成功影响的吴珍的。
    于朵卖了收音机的钱,几百、几百的也交给她保管。
    吴珍很有几分士为知己的信念。
    小老板说了,从五月开始只要钱上不出差错,每月再另给她五块钱奖励。是在众人都有的奖金之外单给。
    这样她一个月都能到手28了。
    如今住到宿舍来了嘛,那5块钱的住宿补贴就没了。
    于朵听吴珍问西餐好不好吃,挠挠头道:“我其实就爱吃牛排、罐焖牛肉、风味烤肠,还有烤的海鲈鱼也不错。”
    吴大爷嗤笑一声,“你就直说你就只喜欢吃肉好了。”
    西餐他肯定吃过,解放前的事儿了。
    吴珍道:“我也喜欢吃肉。”
    贺山和那三个也住这儿的分拣员齐齐扭开头去笑。
    吴珍这个体型,块头不比他们小。说她不喜欢吃肉都没人会信。
    不过吴珍做事很实在,他们都很乐意和她共事。
    倒是小老板,长得细长条、细长条的,原来也好这口。
    于朵道:“我不信你们四个不喜欢吃肉。”
    这年头,都馋肉。
    也就废品站每天有肉,因为工人都要干体力活儿嘛。
    但还是馋的。
    四个人都老老实实的点头。
    于朵道:“不过啊,我听说外国的菜比肉贵。”
    “啊?”四个大男人外加吴珍都一脸的惊愕。
    王大妈走出来,“小老板,那西餐到底好吃不?”
    我滴个乖乖,两百块吃一顿啊。那都是她半年的工资了!
    她如今回村,那都是衣锦还乡。
    村里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几个钱。
    她这挣的都跟国企工人相当了。
    毕竟她是包吃住,一个月到手还有33块。哦不,住过来了就只有28块了。
    但多出两块钱,住的不是别人家的储物间了啊。
    那真是除了安放一张小床,全堆的是杂物。
    如今她和吴珍睡一铺炕,那上头再加几个人都没问题的。
    而且还有自己的柜子。
    除了关大爷,其他人也都齐刷刷的把于朵看着。
    于朵道:“我其实没觉得多好吃。”
    她吃西餐是吃肉大满足,但其实还是更喜欢华式的煎煮炒炸。
    于家那边,于承和邱新梅今天下班又发了劳保,就米面油那些。
    而且,明天都休假。俩孩子明天也不上学。
    一家人预备一起去天x门广场逛耍。就一辆二八大杠就够了。
    对比起来,于凌明天还得风雨无阻的去卖衣服。
    他们也有微妙的优越感。
    于凌对徐然卖衣服不太满意,但这回只能凑合。
    她如今在心头盘算着真弄一只‘镖队’去南方进货。
    附近找不到工作的知青不少,这都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
    知青也是个很不错的人力资源嘛。
    到时候一人帮她扛一包货,回来可就可观了。
    经过倒卖鸡蛋和练摊卖衣服的收入对比,她是深刻意识到了规模化经营的好处了。
    不过,单她一个人来做这个组织者不成。
    她想拉着徐然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