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179节
    比起负责冲猪屎、清扫猪圈还要挑猪粪的常宁轻松多了啊。
    于朵努力憋住笑。这都是生活的智慧啊!
    顾朝暮道:“不过,农场的星空特别、特别的美丽。回北京之后再没见过那么漂亮的星空了。”
    他眼中露出怀念的神情。
    等事情办妥,顾朝暮又载着于朵回图书馆。
    “小师妹,放开手干吧,不用太顾虑。1966年人均年工资583,但到了1976年人均年工资才575。这十年的教训很大,不会再有这种倒退的事了。”
    于朵道:“平均工资有这么高么?”
    她哥嫂这样的才刚过平均线啊?
    “平均啊。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加起来一平均,平均分也很高的。就算咱们之前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但工资级别还有十多级呢。能到平均线的,那就是想当不错的了。嗯,不跟如今的二道贩子比啊。”
    于朵点头,“哦哦。”
    于朵想了一下。她虽然在摆摊,但好像不该算二道贩子。
    收音机又不是她去进来卖,赚差价的。
    至于废品也不是。
    不过,她也算是生意人。
    世俗眼光平等的看不上二道贩子和她这样的摆摊人。
    顾朝暮今天穿着白色短袖衬衣和蓝色西裤,瞧着一表人才的。
    但于朵忍不住联想到他在猪圈的干净位置摆个椅子坐着,手捧一本《母猪的产后护理》看得入神的样子。
    还有、还有,他还当过卖猪肉的屠户呢。
    她去买肉的时候见过屠户什么样儿的。
    套一件油光锃亮的皮质围裙在外头,拿着一把同样油光锃亮的砍肉刀。
    旁边还摆一个小的磨刀石,随时可以拿起来在刀上摩擦两下。
    唯一的不同就是没长一身横肉了。
    “顾大哥,你怎么当
    屠户还长这么瘦啊?”她就没见过瘦屠户。
    辛小二说他家从小到大就没缺过猪肉吃。
    有不要票的猪骨头卖的时候,于朵总是跑得很快的。
    但那其实都是内部人已经挑肥拣瘦过,然后才放出来的了。
    挑出来的好的,自然是要先尽着厂长、副厂长家了。
    不过,辛小二也不胖就是了。
    顾朝暮道:“不管杀猪还是卖肉,我这种黑崽子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啊。又不能昧一块下来。不过还好,如今只要有钱,就能买到肉吃了。”
    那些年是真馋肉啊!他睡着了都啃过常宁的手。
    幸好他俩是在大通铺睡一头,不然搞不好啃的就是脚丫子了。
    嗯,现在的年纪他也还是很喜欢吃肉的。
    老爷子的钱发下来就会分寄给一些混得不好的老战友。
    说他们现在还比较惨,能帮一把是一把。
    所以,他老人家手头的现钱其实不多的。
    他就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
    而且,他将来想出国留学,但又不想去干刷盘子之类的活儿。
    他得攒点钱。
    公派留学发的生活费,在国外也是很低的。
    而且,做实验就更烧钱了。
    于朵道:“嗯,那估计你的营养都用来竖着长了。身高喜人!”
    顾朝暮笑了起来,“以前场长经常夸我养的猪,长势喜人。”
    “哈哈——”
    两个人回到图书馆,继续各自看书。
    于朵想了想那十年师兄和顾大哥的生存和学习际遇,更专心了。
    中途,江津起身上洗手间。于朵抬头看了下然后又低头看书。
    但中午吃饭的时候她留意了一下。
    有了辛小二的提醒,她有的放矢的看。这下确实就看出来江津姐可能真有点那个意思。
    但师兄对此应该完全没感觉。
    在他看来他去给于朵买汽水,肯定不能让另一个女同志就干看着,多带一瓶回来的行为挺正常的。
    江津姐应该也知道只是捎带手的事,但不妨碍她对师兄产生了好感。
    还好,幸好辛小二留意到了。
    于朵看了两天确认了,周三江津再去洗手间她就跟着出去了。
    出来之后,江津看她一副好像有心事的样子便问道:“怎么了?”
    于朵左右看看小声道:“后天要去师兄家里参加聚会,我有点紧张。”
    江津惊讶的道:“你不是每天都去他家,跟着他妈妈学英语么?”
    她看得很清楚,常宁是真的拿于朵当亲妹妹在爱护。
    于朵道:“我不是说我每天下午去的那一处。我还有那套房子的钥匙呢,去那里我才不紧张。我说的是老师和师丈如今住的外交部大院的宿舍。他们这周日在那里办party。你说我一个打小在大杂院长大的小丫头,去那种地方难免还是会有些怯的啊。”
    “外交部大院?”江津瞪大眼。
    于朵点头,“是啊,跟我如今的圈子完全格格不入。就我那台新自行车,是师丈跟人兑换了400刀才买到的。我现在每天骑着都有些心惊胆颤的。”
    这400刀是交到友谊商店,其实相当于左手倒右手。
    也是因此师丈才舍得吧。
    他肯定不是不舍得钱,是不舍得外汇。
    没见去年公派留学那50人,才只有50刀在路上以备不时之需么。
    因为,那50刀花出去就是真花出去了。
    不会留在我们的国库里。
    江津惊讶地道:“他们说的那个骑进口自行车的人就是你啊?”
    原本以为哪个大院千金呢。
    因为这事儿跟她没什么关系嘛,就没有多想。
    之前于朵跟她打听附近哪里还可以停车,也没提到自己骑的什么车。
    友谊商店,400刀,而且只收外汇。
    这么一说常宁父亲的级别已经呼之欲出了。
    “嗯。我师兄之前跟着师丈下放劳改了十年。五一前夕才回京的。”
    常宁要考的是京大,她也只和辛小二说过。
    第129章
    江津眼神黯淡了些。
    之前顾朝暮和常宁提到农场,她还以为是京郊红星农场那种呢。
    也有知青到那些地方插队的。
    于朵没有说更多了,她也只能提醒到这一步。
    跨越阶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啊。
    就她前不久在高老师书柜里拿的《简爱》,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也是建立在简爱得到了叔叔的遗产跨越了阶层上头。
    但是,于朵觉得《呼啸山庄》里的悲剧才是最真实的。
    这是国外,至于华国,门当户对是一直讲究的。
    (高老师让她中考前看一本《红楼梦》就好了。她没忍住,又看了文坛三姐妹里大姐、二姐的代表作。倒是关大爷让看的《红与黑》还没来得及。毕竟听他说起来,好像更深刻、更复杂。不过,《呼啸山庄》已经够让她震撼的了)
    江津知道了这事儿会怎么做,于朵管不着。不能插手别人的人生,只能适度提醒。
    等两人回到图书馆,辛明宇抬头看了于朵一眼,便知道她已经把该提点的都告诉江津了。
    接下来江津面上没有露出什么。
    毕竟是下乡插队六年的人,早不是喜怒形于色的小年轻了。
    而且,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她原本也没打算在考上大学前做什么。
    她下乡六年,年纪已经很大了,在婚姻市场没了优势。
    同龄人要么结婚了,要么没打算考大学。
    所以对同龄又准备考大学的常宁生出了些想法。如果能考上大学,又都在北京……她觉得女人也可以主动些。
    但现在知道了他的家世,齐大非偶——
    她倒是没有往于朵是特地来提醒她上头想。
    毕竟处在于朵的立场,她会有忐忑太正常了。
    江津觉得于朵的处境也是有些难,毕竟她又不是高老师的亲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