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494节
    她还真想去喝耿晨大哥和吴琼姐的喜酒,而不只是托二姐带40的礼金去。
    于凌点点头,无限感慨地道:“是啊。”
    那会儿她还一门心思和钟言尽快找到工作、租个房子住下好复婚呢。
    一年过去,钟言和朱丹的孩子都一个半月了。
    可是,她的诚诚……
    于朵道:“诚诚一直都没有消息啊?”
    “收养他的那对夫妻,搬到贵州去后,一直就没有回过村子。我一直都和村里在镇政府工作那个人保持着联系。”
    除了打电话,于凌如今逢年过节的也都在给那位林同志寄礼物。
    她如今条件好了,自然更想把儿子找回来。
    于凌顿了下道:“大哥分析,可能过年是个机会。那人既然那么在意无后,应该会回老家上坟。他说到时候过年厂里会放假,他再请人代班,陪我去插队的地方找找。”
    她和于承之间的恩恩怨怨,如今也懒得再捋了。
    于承确实不是一个好哥哥,这中间还有父母的偏心、重男轻女。
    她现在过得还行。只要他能帮着她把儿子找回来,就彻底翻篇。
    不过,“小妹,照你刚才说的,这做生意还真是不够稳当呢。万一什么时候突然又不能做了……你说得没错,咱们还是得节约,存点钱。”
    于朵道:“那你还要不要去友谊商店买衣服?”
    于凌点头,“要!佛靠金装、人靠衣装。我去跟人谈生意,衣着打扮得上档次才行。别说,钱可以大方得花,很容易给人自信呢。”
    她这次去那些成衣厂谈生意,底气都足了。
    如今她可以把钱打到那些工厂的账户,然后再让工人去取货,用钟言的车队运回来。
    她换季的时候去敲定下一季的进货款式就好。
    如果觉得三个月一次隔得太久,一个月去一次,看看有没有出什么新品也好。
    这一点于朵也附议,“确实是这样。钱就是人的底气,有钱了,腰杆就能硬起来。如果你想多了解所谓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俱乐部是个好选择。”
    于凌点头,“年后从西北回来,我就去报名学散打。出门在外,确实得有点防身术才好。”
    如今外头真挺乱的。所以,于承肯陪她去插队的地方找诚诚,她对他的怨恨也消解了不少。
    于凌继续道:“北京的房子我买了,电器可以缓着来。一个月置办两样。这之后,我还想在广州也买套房子。买个大一些的、底楼的。一间屋子用来住人,其他房间都用来堆货。”
    如果找到了诚诚,她把人放北京读书。请一个知根知底的保姆照顾。
    现在想进城挣钱的人也挺多。到时候托大杂院的吴大妈帮介绍一个。
    管院大妈这人挺不错,她介绍来的人应该是靠谱的。
    于朵也点头,“买房真挺好的。就万一以后真有什么突发情况,或者是因为政策、或者是因为个人原因,不能做生意了。有一套房子收租挺好的。”
    说话间已经到了关大爷的院外,两姐妹直接下车。
    这一周用车的费用,回头会一起结算,就不用坐一次给一次了。
    一天都要坐好多回。
    譬如今天,晚一点于朵还要回外交部大院住呢。刘哥就直接等着她,也不用再去出车了。
    于朵依然是请他进去坐。关大爷家里开着18度的空调呢,日子很好过。
    比在车上坐着好多了。
    于朵对刘哥道:“那天我坐了一辆车,有车载空调。”
    刘哥道:“老贵了!如今等闲没人用得起,都是接待外宾或者大领导的车上才会有。”
    他倒是不奇怪于朵坐过这样的车,她在外交部大院坐过这样的车再正常没有了。
    于朵点头,“我蹭的别人的车。”
    就那晚干爹介绍她认识的那位大使先生。人家的车经过,看到她从书店出来,就停下顺路送了她一程回学校。
    另外她见过的,就只有常安那哥辆十多万买的进口车是有空调的。
    不过于朵这个冬天还没坐过他的车。
    而且,常安哥这两天搬到京郊一栋小白楼住了,如今一般也遇不上。
    估计要再见他,也就是后天的party上。
    那小白楼是一栋独栋小别墅,不清楚他是买的还是租的。
    于朵私下和常宁讨论,不知道他的方便面厂利润怎么样。
    他们光是看他这几个月花出去的,都二十多万了。
    这么一对比,好像用来买进口车、买各种进口电器,真不如买一座干哥那样的四合院。
    但常安哥不是不想买四合院,那不是没遇上么。
    估计遇上了,他肯定立马能掏钱出来买。
    不过于朵和常宁讨论的结果,方便面厂应该还没挣到太多钱。
    这就是漂亮国人所谓的超前消费么?
    于朵干爹的配车都还没有空调呢。
    干爹说他在部里算是年轻人,级别也还没到位。
    有车载空调的车肯定要先顾着狄老那样年纪大、级别高的。
    而且,过几天他的配车和司机也要被收回了,到了国
    外会另外给配。
    进去之后,刘哥也是一下子就觉得暖和了。
    关大爷在灶里煨了烤红薯,夹了三个出来招待他们。
    他问于朵,“所以现在就还是能继续做生意?”
    于朵点头,“是的,上头说是过两年再看。”
    刘哥有点茫然,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于朵解释道:“前段时间有人举报做生意是在剥削工人。譬如你们开黑的的,车主也是剥削你们。差点把我们这些做生意的全干翻了。”
    刘哥顿时慌了,“哎呦,可别再来一次啊。我宁愿被剥削,也不想没活儿。”
    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最重要的不是每天有多累。而是得有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啊。
    他干这个,一个月能有两三百的净收入,自己很满意的。
    他忍不住道:“什么人去举报的啊?他自己吃得饱、穿得暖就不管别人死活,非得要断了人家的生计啊?”
    于凌也忍不住道:“就是啊。如果不让我做生意,那倒是给我安排一个铁饭碗啊。”
    梅影给他们端了水果过来,几个人就在厨房聊上了。
    不过,那柜式空提能把她们住的这30多个平方都管到。在哪都暖暖和和的。
    听了这话她心道:铁饭碗哪那么好安排啊?
    她在区图书馆干了三个月临时工了,挺满意的。
    但一直就没人愿意把工作编制卖出来的,也只有继续边干边等着。
    关大爷道:“于小二,现在给你安排一个铁饭碗,你乐意去啊?”
    于凌道:“让我和如今做生意比,确实上班挣的太少了。我说的是如果不让做生意了。”
    开玩笑,她现在做生意,一个月进账八千多。40天就能在团结湖小区买套房还带家具。
    她愿意去干几十块一个月的工作才怪了。
    梅姨把《资本论》给于朵拿过来,是用她的借书证借的。一个月内归还,可以续借。
    于朵也想过买,但是这么大部头的理论书,感觉搬家挺麻烦的。
    而且,书非借不能读,这话也是有道理的。
    关大爷和于凌、刘哥聊上了,就关于有人举报这件事的。
    而且他们仨都是经历过那十年的,是真正受过那茬罪的人。
    不像于朵,66年——76年,她年纪都还小,主要是在读书。
    梅姨就拍了下于朵的肩膀,示意她跟自己过来一下。
    于朵放下书,跟着她进了房间。
    梅姨笑吟吟道:“杨馆长怀孕了,这两天刚诊断出来的。”
    这种事一般前100天不对外人讲。
    梅姨和杨音阿姨一起在万医生那里吃药调理、助孕,梅姨要知道自然很容易。
    不过,她告诉于朵,肯定是征得了杨音同意的。
    于朵道:“那万医生还挺厉害啊!”
    她也不好说杨音阿姨和周秘书长动作还挺快。只能说万医生厉害啊。
    万医生厉害了,那关大爷和梅姨应该也很快就能有好消息了。
    说起来,杨音阿姨和周秘书长是二十八岁和四十二岁。
    梅姨和关大爷却是三十二岁和五十五岁,慢一步也正常。
    梅姨点点头,“万医生又多了两个病人。是政府那边的工作人员或者他们的家属,杨馆长给介绍的。”
    虽然现在据说有十亿人口了,但在生育上有难度的夫妻也不少。
    这种情况,有熟人介绍,生意自然会源源不断。
    这回万医生估计不用再忧心忡忡自己的退休待遇了。
    听说给他跑腿那个老医生已经平反,有了和职级、工龄相应的退休工资。
    老人家一下子心头就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