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699节
    “要跟着她男人出国了,不然哪舍得?她要价800,我觉得有点贵。”
    梅姨明显是心动的。买下来可是正式工作,她就不用扫地了。
    虽然图书馆不脏,但扫地的临时工和坐办公室的正式工,区别还是很大的。
    “有人竞争没有?有的话你就赶紧拿下。反正关大爷不缺那一百、两百的。你多上几个月的班也就挣回来了。”
    “有。”
    其实梅姨已经买了,定金都付了。只等明天办好接班手续,再付尾款。
    她的钱都是留着自己花的,但是也不够。
    好在老关平时对她挺大方的,还给她零花钱。她中午出去了一趟,从存折上取的钱。
    这会儿听于朵这么说,她心头就更踏实了。就是担心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庙了。
    于朵又和梅姨说起广州东湖新村的房子。
    之前那边的员工去看过,还有小户型。
    关大爷坐飞机过去买了一套。
    梅姨道:“我还真没见过这么卖房子的。还要两年才交房。”
    “这是国外、香港那边的模式,叫预售。到时候你们过去过暖冬,就方便多了。”
    关大爷过了一会儿回来,看到于朵的新车停在自己门口,便加快脚步进来。
    “考上了吧?”
    于朵点头,“嗯。”
    关大爷便笑着进去拿了个红包出来递给她,“意思一下。”
    “谢谢师傅。”于朵两手接过。
    捏了捏,硬硬的、圆的。熟不拘礼,她直接打开来看。
    居然是六个‘袁大头’,民国时的银元。洗得干干净净的,显然是早就准备好了。
    于朵震惊地道:“你还有这个啊?”
    关大爷道:“我没有,哪保得住啊?这是这两年收到的。你留着呗,以后肯定会增值。”
    “好的、好的。”
    于朵其实是故意当着梅姨打开的。关大爷会拿出来祝贺她考上大学的,肯定是好东西。
    常荷道:“关大爷,我要在北京待过暑假。这期间您要是再去收货,带我开开眼呗。”
    “行啊,没问题。”
    收了礼物,于朵就和常荷起身告辞了。
    关大爷道:“就在这儿吃饭吧?”
    “不了,今晚高中同学吃散伙饭。”
    常荷的车,刚才已经让陈哥开回去了。只留了于朵的车在这里,两人开回去就真的是一脚油门的事了。
    常荷道:“我记得我家有不少这个,小时候看到过
    。后来就没见到了。”
    “肯定你家长辈当年带过去的。小黄鱼、大黄鱼、银元,这都少不了。”
    常家当年据说就留了一套老宅子,其他的家产都变卖了。
    那拿走的金银肯定不少。
    他们都举家出逃了,肯定不能要金圆券啊。那才是废纸!
    至于说后来就不见了也正常。出去要买房子、要办公司,肯定需要本钱。
    于朵得了六枚‘袁大头’,高兴得很。
    这都一个甲子前的老物件了。
    她回到家,杨大妈做了小吃,趁热给送了过来。
    于朵吃了一口,问起杨萍手术的情形。
    她帮忙联系的去协和做的手术,这样成功几率会大些。
    杨大妈道:“手术很成功,后续就是休养了。成功了就好啊!”
    这一次真的是多亏了于朵。
    刘家听说还是在协和做手术,态度都不一样了。
    手术成功了,后头慢慢把钱还上就行。
    杨萍现在在家一边休养,一边看《故事会》。打算等身体好起来,就开始动笔。
    无论如何,投稿写中篇小说也是一个财源。总要试试!
    至于学英语,身体休养好后也可以提上日程。
    总之如今,杨大妈安心多了。
    “行,那你好好休息,我就先回去了。”
    “杨大妈慢走。”
    于朵吃过,试着给顾朝暮那边打了个电话。
    是接线员接的,答应帮她转告。
    所以,顾朝暮出了实验室、往住处走,就听到接线员喊住他,“小顾,你对象考了556分。恭喜啊!”
    顾朝暮顿时笑开,“谢谢、谢谢。”
    旁边有人问道:“高考么,这个分数全国任何一所大学任选啊。”
    顾朝暮点头,“是啊,高考。她的志愿是京大经管系。走走,大伙打了饭菜到我宿舍去,我请你们吃罐头。”
    “好啊!你这个对象考得真是不错。有照片没有,拿出来大家认识一下。”
    “有合影。”
    顾朝暮很有信心,于朵的照片摆出来,一准让这群家伙羡慕惨。
    可惜啊,这样的时刻他去不能陪在她身边。
    “哎,你不回个电话啊?”
    这会儿电话机那边已经有一串人在排队了。
    这是专门给他们这些各大高校、实验室来的‘新丁’用的。
    “传统是今晚上吃散伙饭啊,她已经不在家了。我之后再找机会打过去。”
    第二天下午五点,于朵坐上常荷的车,直奔机场。
    她昨晚回来得挺晚的,散伙饭大家都吃high了。最后还喝了酒!
    满18岁的都喝了。有老师在场看着,也出不了什么事。
    差不多过了子时才散的,都有人来接。
    于朵是常荷和陈哥看了《晚间新闻》驱车去接回来的。
    于承问过,知道她有安排便没有出声了。
    今天上午十点多,于凌带着诚诚过来,才把于朵从床上喊起来。
    常宁和狄见欢也差不多的时间从外交部提前一点下班、出发。
    他俩都是实习的,手头的事情做完早半个小时走,打过招呼就成。
    常荷一边开车,一边对于朵道:“商嫂子就每天凌晨四点起来啊?”
    “要挣钱的嘛。卖早点就得那么早起来现做,卖不新鲜的她竞争力就打折了。她每天午后要睡两个小时,也算是补眠吧。而且,八月底他们家孩子也要进城来读书,压力大啊。”
    商家的小孩是个男娃娃,七岁了。
    于承帮着联系的,回头可以在附近的小学上高价。
    到时候商嫂子会在附近租房子住。最理想就是前埔后院那种格局的。
    她已经在寻摸了。
    没找到之前,孩子就只能跟着陈哥一起先住一段时间。
    商嫂子如今把做晚饭的活儿也承担了起来。就是因为一家三口可能都要住于朵那里,白住过意不去。
    她手艺比陈哥、商哥、赵晓丹都要好些。
    但其实不影响于朵什么,又没有住多的房间。
    至于洗漱、上洗手间,她那房间是套房,也不影响。
    不过,这样对商哥一家三口真的是太方便了。要不是有这个落脚的地方,商嫂子来不了。
    顾朝暮那里的宿舍,有些不够分。
    商哥这样的情况,贡献不够,分不到单间的。
    而且厂里有食堂,商嫂子也没法做包点卖。更别想挣了钱接孩子来北京读书。
    于朵也没提让他们不用在外头租房子的话。
    升米恩、斗米仇!万事都要注意分寸。
    不过,商嫂子来这儿五个月,应该攒了七八百吧。再加上商哥那一千,差不多都够买一个单间落户了。
    如果有合适的,可以买下来。这样小孩子读书就不用交高价了。
    四个人在机场碰了头,在出站口等着。
    广播里传来干妈的航班顺利着落的消息。又等了几分钟,就看到她推着行李从里头走出来。
    众人都是有日子没见过她了,看到难免有些激动。
    常宁上前接过行李车,大家就一起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