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772节
    “那不还是当大杂院住着么。我懒得管事,肯定要捧着她些。这样她才乐意一切照旧!”
    中午吃羊肉汤,于朵对狄见欢道:“约翰叔叔和维娜婶婶让我转达对你们一家的致意。”
    狄见欢笑道:“那我回头打个电话也问候一下他们。”
    她现在也渐渐学乖了,人脉是需要花心思维系的。
    像于朵,她就能把接触过的常家人脉渐渐变成她自己的人脉。
    就是因为人家肯用心!
    这世上,没有谁是该谁的、欠谁的。
    于鹏和娜娜、商亮吃羊肉串的时候,关闻博一直把他们盯着。
    还不高兴的咿咿呀呀叫了起来。
    他指着羊肉串,一脸委屈地道:“吃——”
    这是他说得最字正腔圆的一个字。
    于朵瞪那三个,“干嘛要拿到他面前来吃?”
    三个小的吐吐舌头,忘了!
    出去从锅中羊肉汤里搞了一片羊肉团起来,然后用签子串了再拿进来。
    梅姨就照顾着关闻博慢慢嚼。
    他用仅有的四颗牙努力咬咬咬,眉开眼笑的。
    但其实都没有什么损伤,算是吃了个寂寞!
    他现在什么味儿都还不能吃,正好锅里就是清炖的。
    邱老爹看着关闻博,这要是当初两个孩子留下来,比这还大了。
    好在邱勇的刑期已经过去两年多。
    他问于朵,“朵朵,听说表现得好是可以减刑的?”
    “听说是这样,不过前提是真表现得很好。而且也得进去一定年限之后。”
    于朵说着顿了顿,“如果邱勇表现得好,却被人剥夺了机会,我可以帮他问问。”
    邱老爹忙道:“谢谢、谢谢。”
    看邱老娘还想说什么,他拉了一下她的胳膊。
    于朵这话说得很清楚了。如果邱勇遭到了不平等的对待,她可以代为出头过问。
    但如果求她帮着邱勇减刑,那估计她直接就撒手不管了。
    邱家对她可没什么恩情。
    如今请他们二老一起来吃羊肉汤,那是于朵会做人。可不是什么应当应分的。
    于承看他们没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也松口气。
    他完全不想因为邱勇,跟于朵把关系处得不好。
    岳父不肯借钱给他送娜娜去学英语,他其实还是有些耿耿于怀的。
    哦,挣的钱归小舅子,照顾的责任就归他们两口子!
    第563章
    吃过羊肉汤,关大爷还和于朵讲了一件大事:1月11日,邓公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当时刚提出来,还没有上报发酵,于朵就去伦敦了。所以没感受到重大影响。
    这是针对t湾问题提出来的。看来领导人对于解决t湾问题很上心
    。
    于朵道:“那你好好锻炼身体,等着。1979年元旦《告t湾同胞书》就说要实现两岸通航、通邮、通商。然后大陆一直在积极示好。”
    如果真的能三通,那关大爷就能有机会找到大儿子。
    那会儿被带走的时候才两岁啊。比如今的关闻博就大几个月而已。
    两个月前关闻博抓周,当时不知道哪位叔伯开玩笑,放了一把迷你的洛阳铲进去。
    结果关闻博就抓了那个,喜滋滋的拿着。当时梅姨差点变了脸色。
    关大爷就抱着小儿子道:“之前你师姐喊老子去混个考古的顾问当。老子这么大年纪了,懒得折腾。看来是要着落在你身上了。好好干,争取以后跟你师姐读同一所大学,进京大考古队。”
    小儿子呢,他确实是预备往这个方向培养。
    至于大儿子是做什么的,结婚没有,他也揣想过很多次。
    但是不知道啊。三十多年了,一点消息都没有。
    都35岁了,正常来说孩子应该已经上初中了。
    如果三通了,就算彼此生活不能再相融,但能互通音讯总是好的。
    这会儿听于朵说得乐观,关大爷忍不住道:“可小蒋79年4月4日就回应了“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的“三不政策”。去年国母辞世,她家小妹都没回来。”
    于朵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觉得邓公也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再说,就只是要三通而已嘛!找准对岸最在意的那个点,未尝不行。”
    “希望如此。”
    关闻博吃饱了就犯困要午睡,顾朝暮开车送他们一家三口回去。
    他把关闻博的婴儿车放到军用吉普后备箱里。
    之前关大爷就是推着婴儿车把儿子慢悠悠推过来的。
    梅姨给婴儿车做了厚帐子,不透风。
    小家伙是个喜欢出门的,每天都要人推着出来逛耍。
    目送车子开走,于承问于朵,“听说这次是你帮秦厂长牵线搭桥,才节约了时间,及时把伦敦的订单抢下来的?”
    于朵道:“我是机械厂的子弟啊,能搭把手肯定要搭把手。不然你和嫂子岂不是难做人?爸妈也要被人戳脊梁骨。而且就只是居中联系一下,主要还是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出力。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
    秦厂长回来的时候不是第二天就除夕了么,应该不会再到厂里上班了。
    再说他在伦敦的时候肯定电话里跟厂长报备过。回家就直接倒时差,然后过年放假。
    “我去给罗主任拜年,他告诉我的。”
    于承也只够资格去给自己的车间主任拜年。是罗主任去给厂领导拜年的时候听说的。
    但是他听得真是备有面子!
    如今就连厂长都有些感慨,说当初于朵没进厂去上学,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哦。”
    于承道:“小妹,托你的福。如今车间领导对我都客客气气的。遇上了厂领导,我打招呼也能得个笑脸,有时候还能说上两句。”
    于朵笑笑,“既然有这样的机会,那你好好考你的级。这样至少没人会卡你。要是能考到八级电工,那就很不错了。”
    八级电工的工资都相当于厂长了。
    关键是在厂里的地位肯定能有个飞跃。
    哪怕机械厂是万人大厂,各个工种都算上,能考过八级的也没几个。
    当然,能考上八级电工,估计也是十多年后的事了。
    但那会儿她哥也才四十多,能当上副厂长也未可知。
    那行政级别也就上去了。绝对能让他们爸含笑九泉。
    于承的眼睛亮了亮,他点头,“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的。嗯,如今我们都能厂方直接出去接国外的单了。只要质量过硬,应该比以前强。”
    于朵对此不是太乐观。
    万人大厂,只有少部分青壮很有动力肯定是不够的。
    大部分的人还是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毕竟上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什么空位置可以升上去了。
    大锅饭制度下,工资也只是按工龄增长。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真的有限。
    但如今的体制,厂长也没法做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干得好的给发奖金。
    除非是也能试点这个。
    不然,晨星机械厂大部分人混日子这种状态改变不了的。
    不过,农村试点了几年包产到户,如今都正式成了农业政策。
    事实证明,包产到户,挣够了上交的公粮都是自己的。就是比集体劳动的生产效率高。
    工业兴许也能有个差不多的改革、能发掘出工人劳动积极性的改革。
    今年一号文件明说的要对统购统销进行改革,应该就已经是前奏了。
    于承听了于朵的话,想了想道:“不至于吧,只留活儿干得好的青壮,那得打破多少人的饭碗啊?”
    建国三十多年,为了实现工业化,工人可一直是各阶级的老大哥,享受的是最好的福利待遇。
    一直都是农业支持工业,能招工进城是光耀门楣的事。
    于朵道:“改革肯定是全方位的。虽然你们端铁饭碗的,内心深处依然看不起做生意的。但我看这个形势,往以后发展商人肯定能大放光芒。”
    于朵私下算过自己交的税,公司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算过都有些咋舌。
    商人上缴的利税,远大于工人和农民。
    封建社会重农抑商,那是担心大家都去从商,没人种田。
    那会儿的亩产量低嘛。
    但如今的亩产量是从前的几倍,袁隆平老先生还在继续做着提升的研究。
    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种田人了。
    农村甚至有可能因此出现闲散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