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堂屋,便已经听到了余冬叽叽喳喳的欢呼声。
“哇!!哥哥怎么还没有起来哦!”余冬屁颠屁颠就要跑过来。
余满倏然出声,“吃什么啊?声音这么咋呼。”
“哥哥!”余冬冲到他面前,兴高采烈地说,“晏晏哥做了一个好大的饼!好香啊!”
余满好奇,加快脚步走到灶房。
贺晏正用勺子将酱往饼上抹,他头也不抬道,“起来了,洗手吃饭了。”
闲着没事干,他便寻摸着做了一个葱花酱香饼,眼下正好抹好酱,他将饼一翻,再烤了一会儿,夹出来放到案板上切成合适的大小。
外皮酥脆,一切便掉了些碎沫沫在案板上,切完后,整整有一大碟,堆得高高的。
贺晏将酱香饼端出去,肉粥已经盛好放在每个人的位置上,他坐下便说吃吧。
粘稠绵滑的肉粥配上金黄酥脆、酱香十足的饼子,小葱的味道轻微却不可忽视,大家吃得头都不带抬一下的。
吃饱后,余冬小小一个躺在摇椅上,头靠不着上面,脚也不碰到地,学着大人的样子挺着肚子在摇椅上,全身用力试图让摇椅晃悠起来。
“哎呀,舒服哦——”嘴巴还长吁短叹地感慨起来。
余满收拾碗筷,贺晏便提醒家里的豆子快没了。
“好,一会儿我就去刘叔家说一句。”余满端着碗筷说。
贺晏又问,“家里还有空的坛子吗?”没有的话这个也需要再买一些,“不大,最好的这么大。”
他比划了一下,容积差不多是一升或者两升的。
余满皱眉,“好似没有这么大的,这么大的多是装油的罐子。”
“没事,迟些时候去订一批。”
腐乳不适合用太大的坛子做出来再分入小坛子里,因着腐乳一夹就容易碎,到时候分装了,怕是没有一块儿腐乳是完好无损的。
还不如直接买一批小坛子回来。
……
洗完碗筷,余满擦干净手又风风火火来到了刘豆子家。
“刘叔,婶子,在不在家?”
余满站在院门前喊话。
“在,谁啊?”王婶子走出来一看,“是满哥儿啊,快进来坐,你叔正好没出去,今日怎地有空过来了?”
余满本想说完就走,但探头探脑的邻居实在过于显眼,他便由着王婶子拉他进门。
“当家的,快看是谁来了!”
“谁啊?”说话的汉子声很是沧桑,深深的抬头纹刻在脑门上,嘴上吸着旱烟。
“刘叔。”
余满在王婶子的招呼下,王婶子朝着自己小儿子和大孙女摆手,“出去耍,出去耍,别留在家。”
她将家里的小孩打发走,免得他们听到了什么往外说了去。
堂屋里除了刘叔王婶,便是他两个儿子在,余满便说,“家里的豆子还有多少,我想再买二十石!”
“多少!!”
余满云淡风轻地丢下一句话,刘家人纷纷以为自己听错了,怪叫起来。
刺耳得余满揉了揉耳朵,重复了一遍,“二十石?有吗?”
刘豆子吓得直接从椅子上站起来,旱烟也不抽了。
“有,还有。”
刘豆子盘了一下家里的黄豆存量,芒种的时候收割了上半年的黄豆,一共收了三十石黄豆回来。
往年夏日这段时间,余家要的豆子都不多,两个月送过去两石就差不多了。
六月初的时候,余满一开口就是五石。
他好说歹说,见人依然坚持,还是给送了,大不了八月的时候就不送了,他们自己散卖了也是卖。
这才过去多久,半月功夫五石豆子就已经用完了!
刘家人集体被震撼了,瞠目结舌起来。
天爷啊!
他们这生意做得也忒好了些!
第53章
太阳从交叠的树叶间落在葱郁的杂草丛中,山里的温度明显比外头要凉快一些。
贺晏在陷阱里寻摸了一会儿,也没什么收获,便将豆渣饼掰碎往陷阱周围洒,最后将大块的放在陷阱上。
随即拍拍手,准备去看看山里有什么可以带回家的,出来一趟总不能空手而归。
夏天的山里已经没多少鲜嫩可口的野菜了,像野芹菜、荠菜、马齿苋这些春日可见的野菜几户是看不见了。
而野果倒是不少,没一会儿,贺晏便摘了几个柠檬、一小捧刺泡,还有十多个灯笼果……
灯笼果的外表皮是一层暗黄色的薄膜,剥开薄膜,里面的灯笼果是亮泽的鲜黄色,好像鸡蛋黄那般大小。
灯笼果最具特点的便是成熟后,这果核与果肉是完全分离的状态,摇晃起来会发成“咕噜咕噜”的响声,这是它的果核在里头滚动。
能吃的果肉只有薄薄一层。
只不过口味清甜,颇受村人的喜爱。
贺晏将成熟的灯笼果都给摘下来,正要放入背篓里,远处树林里猛然响起一声巨大的响声,像是有什么东西砸在地上发出的声响。
他赶紧将灯笼果放进背篓里,直起腰看过去。
那边好像是……他挖的陷阱。
不会吧!
该不会刚刚下的陷阱就逮到野物了吧,贺晏心想。
还未等他高兴,“呼哧呼哧“”的咆哮怒吼声震荡得树叶都掉落下来,贺晏心一凛,光听这声音就知道这野物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