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239节
    这一次2000元的都出了,她分都能分到2000。
    再加上之前存在银行的,她就有三千多的身家了。
    但她家小妹子的电器行进货三次,都是所有的货全收到了。
    一次赚点、一次赚点,一个月赚的估计和她这个摊子也差不多。
    还是她全部的货都回来的前提下。
    另外废品站那里,一共有三个点在收废品。每月应该也有
    三四百分红吧。
    更不要说她还利用自己懂英语这个特长,开了个涉外的旅行社。这应该才是她最赚钱的生意。
    她怀疑于朵一个月的收入快五千了。
    好吓人!两个月就能成万元户。
    于凌自己是做生意的,前头两个生意的收入她通过观察,估计得还是挺准的。
    旅行社的收入她已经很往高了看了,但依然算小了一半。
    于朵在旅行社一个月赚的有六千!
    所以,加起来她是有七千五一个月。不是将近五千!
    如今做生意的人真的越来越多。
    连于鹏那小子都推着个小推车,有模有样的卖起了冰棍。
    估摸着一天能赚个两块多,这一天挣的跟他爸相当了。
    难怪小家伙干得那么起劲。
    这会儿听说耿晨又跑到颐和园照相去了,于凌惊讶的道:“天x门那边明显生意更好啊。”
    于朵道:“我当时就匆匆和他说了两句。他说又买了一个相机,把对象教会了。如今,他对象在天x门替人拍照呢。”
    于凌想了想,“他对象,吴琼吧?”
    也是之前一下南下过广州进衣服回来卖的。
    第一次两个人挤一张单人床时候,她俩还挤过。
    这姑娘看着斯文,为了保护货也是很悍的。她记得她和耿晨在几次往返中成了一对。
    不过耿晨和吴琼也是和陈恳一样,选择了退出。
    陈恳如今开着修车的摊子,在偷偷卖自行车配件。
    随着自行车市场的扩大,收入也日渐提升。
    他媳妇儿江橙是民办教师,虽然比不上公办,也是有收入的。
    耿晨和吴琼选的这个职业也相当的好。耿晨拍照还是很有水平的,应该把吴琼也教会了。
    那这俩搞不好很快也要结婚了。
    他们这样在乡下耽搁了多年的知青,除了江津那样去得晚又是众人小妹子的,回城安顿好后都是会赶紧结婚的。
    毕竟都不年轻了。
    说来江津第三次高考也结束了。不知道这次考得如何。
    她要是考不上,他们一起回城的一批知青就全军覆没了。
    如今还在跑南方批发衣服回来卖的,就剩下她和徐然。
    她今年28岁了,徐然今年整30。
    徐然已经明示、暗示过,不希望她再回避。他家里已经催了几回了,催着他去相亲。
    她只能和他讲,容她再想想。
    于朵点头,“对,他说的就是这个名字。嗯,我要去店里,先过去了。”
    辛明宇已经先一步过去了。
    于凌小声道:“哎,进货和运输都是靠他哥出力么?”
    于朵点头,“是的,他哥在帮忙进货。然后找了关系把货加塞进货车的。就图个安全!”
    “掉了真会赔啊?”于凌辗转听说的。
    “说之前出过三起被抢的事件,还有人受伤。霍先生都和货车主一起赔了的。”
    于凌道:“那还行啊。如果不是我已经请了关青宝他们四个,都想试试你这个货运方式了。”
    现在总不好把人踢走,毕竟之前都是出了力的。
    而且,她真敢说不要他们了,别说这四个年轻人打人的心肯定都会生出来。
    就那个关大妈,她能拿根绳子挂于家的房门上上吊。
    于凌很是遗憾,怎么她刚做生意的时候没这样的车队出来呢?
    于朵心头一紧,没再说什么,挥挥手回自己店里了。
    她走进去,辛明宇正认真看着每天的销售清单。
    生意从集中在周日,渐渐向平日分散了。
    卖得最好的还是顾朝暮的收音机,个数最多。
    但最赚钱的是电风扇。
    收音机是代售,而且是赊账。一个赚一块!
    电风扇一个赚八块。
    现在一天的利润在六七十。
    这么稳定的坐下去,他每月进账都过千了。
    如今电器生意真是好做!
    于朵直接了当地道:“我想增加品种。”
    辛明宇看看进货单。
    他们最初的一千块,现在已经有一千七八百了。
    但全部都用在了进货上,根本没有结余。
    风扇真的太好卖了!
    辛明宇明白过来,于朵找他是要商量什么。
    “要增加什么?”
    于朵看看钱小南。
    钱小南道:“来问电视机的客人是最多的。”
    贺山不在,已经学车去了。
    不过这周五拿货倒是不用再找刘师傅。辛明宇可以开着商务车和贺山去!
    说好了路上他盯着,让贺山练练手。
    他星期六一早的火车,卧铺。正好可以一路睡着去。
    辛明政本来让他坐硬座过去,体验一下生活的。
    但辛晴也要去,辛部长就还是给他们弄了介绍信买的卧铺。
    他是后勤部长嘛,晨星机械厂又是万人大厂。别说买卧铺的介绍信,就是买机票的介绍信他都能弄得来。
    但不像上次一样要赶时间,就还是卧铺。
    机票近百一张,还是太贵了。
    辛家虽然有结余,衣食住行都不愁。但毕竟还是工薪阶层。
    于朵对辛明宇道:“我想先增加电视机这个种类。一次起批是五台,我们要另外准备两千块。然后,洗衣机和电冰箱也最好陆续增加。”
    辛明宇道:“也就是说我需要准备3000块?”
    第170章
    于朵道:“第一步拿一千出来就好。后面两步确实还各需要一千。现在老百姓对这些电器有了需求,广州又能进到货。关键是运输这一块,这一步是最重要的。虽然我也心疼保险费,但真的是一个很大的保障了。这个时机,我觉得不应该放过。”
    火车运费其实和邮政差不太多,但保险费是真的贵。
    这里一下子被吃掉二十个点。
    她能不心疼么?心疼得很啊。他们辛辛苦苦一场,利润还没这么多呢。
    但她看着二姐每次去都冒着极大的风险。而且硬座往返坐七天,那是真的遭罪啊。
    二姐每次回来都要一两天才缓得过来。
    当然,她和辛家合作,辛部长肯定能给弄来买卧铺甚至买机票的介绍信。
    没错,在于朵眼底电器行的生意她是和辛家在合作。正如旅行社的生意她是和常家在合作一样。
    她用的是辛家和常家的资源。
    于朵分给辛家五成的股份。
    是因为他大哥就在广州,而且比较厉害。货源和运输渠道都找得很好。
    辛家父母那里,如果电器行在北京遇上什么事儿,也能有人脉帮着摆平。
    二姐之前听自己说起辛明宇兄妹要坐卧铺去广州,眼神也是一动。
    艳羡之余应该也想托辛部长开介绍信坐卧铺。
    但他们有六个人,往返买六张卧铺票可就贵了。
    如果分开,她和徐然卧铺,另外四人硬座。那又不利于保护货。